可持续发展

气候变化

帝人集团将“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列为了重要课题(materiality)。我们致力于运用轻量化和高效化技术,为脱碳社会转型做出贡献,同时努力降低业务活动中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量。2019年3月,针对“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的建议发表了支持声明。推动与TCFD对接的气候变化信息公开。

治理

有关“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等重要课题的方针由董事会负责决策。根据这些方针所采取的措施,由执行团队设定管理目标并加以推进。相关应对情况,则由CEO或人事总务/可持续发展主管酌情向董事会报告,并由董事会进行讨论。

战略

我们将“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视为业务增长的机会,利用我们迄今为止积累的优势,致力于为移动市场提供轻量化、续航里程延长、电动化解决方案,以及为基础设施、工业市场提供光纤电缆增强材料和海上风力发电系泊绳等可再生能源相关的解决方案。此外,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气候变化的转型风险和物理风险对业务的影响,并设定环境长期目标以减少CO2排放。

气候变化的机遇与风险

类别 主要机遇 时间轴 主要措施
产品及服务、市场
  • 提供有助于“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藉此扩大收益
  • 短期-长期
  • 提供针对移动市场的轻量化、续航时间延长、电动化的解决方案
  • 提供基础设施和工业市场的可再生能源相关解决方案
  • 类别 主要风险 时间轴 主要措施
    转型风险 政策及法规
  • 碳税、欧盟境内排放量交易制度(EU ETS)导致的成本负担增加
  • 短期-长期
  • 关注各类政策动态
  • 针对伴随CO2排放量增减的设备投资引进内部碳定价制度(ICP)
  • 市场、评估
  • 集团自身CO2排放量增加导致的企业价值下降、声誉恶化
  • 中期-长期
  • 包括国内外关联企业在内的本公司集团CO2排放量的管理
  • 为达成环境长期目标,制定路线图并加以实施
  • 物理风险 急性、慢性
  • 气候变化导致的台风、洪水等灾害加剧、长期性升温、以及海平面上升等因素造成的业务活动中断
  • 短期-长期
  • 随时检视BCP(业务持续计划),实施各类防灾训练
  • 本公司集团CO2排放量(范围1+2)削减路线图

    针对本公司的CO2排放量,我们以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为目标,并根据电力来源的可再生能源化、热力来源的绿色能源化等路线图采取了相关措施。可再生能源化方面,在欧洲进展顺利,在中国也提前于计划取得进展。另外,脱碳化工程方面,泰国已完成相关工作,预计日本也将在2025年度末完成,并自2026年度起充分呈现效果。

    CO<sub>2</sub>排出量削減ロードマップ(案)

    气候变化相关的情景分析

    帝人集团在识别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业务和行业的基础上,参考IEA(国际能源署)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World Energy Outlook)等,对1.5℃情景、4℃情景*下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在行业动向的差异方面,任何一种情景对于需求的影响都是轻微的、亦或是正负影响相互抵消。我们正关注业界动向,研究合适的投资时机和资源分配问题。

    • *1.5°C情景:IEA NZE 2050 Scenario、4°C情景:IPCC RCP8.5

    内部碳定价(ICP)制度*

    2020年度,我们以随着帝人集团内CO2排放量增减而变动的设备投资计划为对象,制定并引进了内部碳定价(ICP)制度,对于2021年度以后的设备投资开始施行。2023年4月,基于集团的CO2排放目标有所提升、近期外部环境的变化等情形,我们重新检视了本制度,修订了设定价格、适用范围等。公司内部碳价方面,我们在以欧洲为中心,世界各国引进碳税、提升税率的潮流以及排放量交易价格上升等CO2排放相关风险增加的背景下,将价格由此前的€50/t-CO2提升到€100/t-CO2。适用范围方面,对于公司自身的CO2排放量,除此前的设备投资项目外,我们也将适用范围扩大到M&A等投资项目,以及由供应商变动导致转用可再生能源等虽不涉及设备投资但与CO2减排有关的决策项目。另外,有关与本公司相关其他公司的CO2排放量(范围3),我们对于从其他公司采购的原材料通过将其替换为以循环型物料、或生物质为原料的材料,同样适用于ICP,协助整个供应链的CO2减排。

    • *通过设定公司内部碳价,将CO2排放量换算为费用,形成降低排放量的经济激励,在公司内促进应对气候变化的机制
    インターナルカーボンプライシング制度の仕組み

    将松山事业所内部的发电厂转为燃气热电联产

    2022年10月,对于松山事业所北部区域所使用的自备发电设备,帝人集团决定不再使用煤炭、石油发电,而是将其转为使用城市燃气发电的燃气热电联产系统*。为实现2030年度的减排目标,倘若包括我们预估的未来业务成长在内,则CO2排放量必须较2018年度减少约60万吨。通过此次燃料转换,我们预计可实现每年20万吨的减排效果,相当于前述目标的约30%。此外,我们预计投资规模为包括老化的受配电设备的一百数十亿日元,发电厂规模为大约3万kW。

    • *此系在使用电力、热能的现场,以燃气为原料进行发电、供热的系统。因为能效较高,故CO2减排效果显著

    风险管理

    我们将气候变化风险定位为主要风险,在综合风险管理(TRM)体制下进行管理,并且在TRM的风险评估中,将集团公司的转型风险和物理风险与其他风险并列,一起进行筛选和应对。对于转型风险,我们在监控各种政策动向的同时,制定了旨在实现净零排放的路线图,以伴有CO2排放量增减的设备投资为对象,引进了内部碳定价制度,致力于降低本集团和供应链(上游)的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以降低风险的影响度。另外,对于气温上升和海平面上升等物理风险,我们对水灾风险等进行评估,采取必要的措施,并随时重新评估BCP,展开各种防灾训练。

    • 为推动TRM,我们将设置负责业务运营风险的可持续发展主管一职,并由CEO直接负责经营战略风险方面的工作。
    • 我们将在董事会之下成立统筹管理风险的“TRM委员会”。
    • TRM委员会主席由CEO担任,其他委员则由可持续发展主管或CEO指定。
    • 董事会将审议和决定由TRM委员会提议的TRM基本方针、TRM年度计划等,并管理帝人集团的重要风险,确立业务继续开展的态势。

    指标与目标

    我们将本公司集团温室气体排放量目标设定为“远低于2℃的目标水平(Well-below 2℃)”。该目标取得了温室气体减排目标“Science Based Targets(SBT)”的认证,而SBT从科学上符合巴黎协定规定的目标。

    CO2削减贡献量*1

    运用一直以来积累的轻量化、高效化技术,追求降低整个供应链的CO2排放。目标是在到2030年度为止的早期阶段,使CO2削减贡献量超过整个集团以及供应链上游的CO2总排放量*2。帝人集团通过生命周期评估(LCA)之措施,推动整个供应链的减排。此措施可将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负荷加以可视化。2023年度起,我们成立LCA推进专业分科会,在整个集团推动LCA措施。

    • *1将因使用本公司产品从而在产业链下游实现的CO2减排效果作为贡献量加以计算
    • *2CO2总排放量以范围1,范围2,范围3中的类别 (C)1(购买的产品/服务)、C2(资本货物)、C3(不包括在范围1,2中的燃料和能源活动)、C4(运输,配送(上游)),C5(业务废弃物),C6(出差)和C7(雇主通勤)为对象计算

    集团目标(KPI)

    到2030年度为止,实现“CO2总排放量” < “CO2削减贡献量”

    CO2总排放量与CO2削减贡献量的变化

    2023年度的CO2削减贡献量,受碳纤维销售增加等因素影响,较上年度增加5%,为3.33百万t-CO2

    CO2总排放量 CO2削减贡献量
    2021年度 5.07百万t-CO2 2.46百万t-CO2
    2022年度 5.03百万t-CO2 3.17百万t-CO2
    2023年度 5.25百万t-CO2 3.33百万t-CO2

    本公司集团CO2*1排放量*2

    我们将尽早全面废除自有煤炭火力发电,将外购电力依序转换为可再生能源,藉此推动业务发展和温室气体排放脱钩。

    • *1除CO2外,还包括甲烷、一氧化二氮
    • *2CO2排放量参考温室气体核算体系计算。未扣除向其他公司销售的能源量折算CO2排放量。另外,统计对象包括根据化学反应平衡算出的、生产碳纤维时并非来自能源消耗的CO2排放量。燃料的排放系数使用基于全球变暖对策推进法的系数。关于电力排放系数,日本国内使用的是按电力公司调整后的排放系数,日本国外原则上使用的是电力公司固有的系数,但是当无法掌握电力公司固有系数时,适用国际能源署(IEA)公布的最新一年的国别排放系数

    集团目标(KPI)

    • 2030年度 削减30%(与2018年度1.48百万t-CO2对比)
    • 2050年度 实现实质零排放

    本公司集团CO2排放量的变化

    2023年度集团自身的CO2排放量,受海外据点引进可再生能源等因素影响,较上年度减少4%,为1.27百万t-CO2(范围1: 0.67百万t-CO2、范围2: 0.60百万t-CO2),较2018年度削减14%。

    供应链CO2排放量*

    对于供应链上的CO2排放中三分之二的部分,我们设定KPI,促使整个供应链减少CO2排放。

    • *以范围3排放量中的类别1(购买的产品、服务)为对象。但是,纤维·产品业务中以销售为目的而购买的商品相关类别1的排放量除外。通过购买的产品、服务的购买重量或购买金额乘以单位重量或金额的排放原单位计算。单位金额的排放原单位采用环境省“用于计算组织通过供应链排放的温室效应气体等的排放原单位数据库(Ver.3.4)(2024年3月)”(排放原单位DB V3.4)的原单位数据。单位重量的排放原单位采用Ecoinvent Database(Ecoinvent Association运营)或LCA for Experts (GaBi) Database(Sphera公司运营)的原单位数据

    集团目标(KPI)

    2030年度 削减15%(与2018年度2.89百万t-CO2对比)

    供应链CO2排放量的变化

    2023年度,由于可统计对象种类的增加,排放量也相应增加,与2018年度相比减少了2%,为2.84百万t-CO2

    物流领域的CO2排放量

    2023年度物流领域的CO2排放量为5.89千吨,比2022年度增加0.14千吨。2023年度,来自飞机和汽车行业的需求旺盛。另一方面,受中国经济减速影响,整体货运量有所减少(减少5.9千吨km/年)。作为持续减轻物流领域环境负荷的策略,2023年度,我们也尽量提升卡车装载比,转换运输形态(使用JR和船舶运输)。尽管如此,由于担心海上运输延迟而导致运输效率变差,CO2排放量亦较上年度有所增加。综上所述,集团整体物流领域的“CO2排放量原单位”较上年度增加0.16。以每千吨公里原单位(吨CO2/千吨公里)为标准,按照2011年度为1计算,得出指数为1.21。2024年度,除了通过变更卸货港缩短集装箱陆运距离,集装箱循环使用外,我们将继续推进大型车辆化(扩大集中运输),提高卡车装载率,转换运输方式,致力于降低原单位。

    物流领域的CO2排放量的变化

    物流分野におけるCO<sub>2</sub>排出量
    • *物流领域CO2排放量各年度的统计范围如下
      2011年度:帝人(株)(除芳纶纤维业务)、Teijin Film Solutions(株)以及并入帝人富瑞特(株)的原Teijin Fiber(株)的服装业务
      2020年度:帝人(株)、帝人富瑞特(株)、帝人制药(株)、Teijin Cordley(株) ※Teijin Film Solutions(株)以及Teijin Engineering(株)除外
      2021年度之后:帝人(株)、帝人富瑞特(株)、帝人制药(株)、Teijin Cordley(株)※Teijin Engineering(株)除外